俄乌开战?逻辑何在?
点击“欧亚新观察” 欧亚资讯一手掌握
最近一段时间,在美西方控制的舆论的鼓动下,似乎乌克兰问题尤其是乌东问题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而进入2022年,涉事各方更是不断向俄乌边境增兵并频繁举行军演,美西方甚至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家也已开始有计划撤离驻乌使领馆非必要工作人员及家属,颇有大战一触即发之势。那乌克兰问题是否真的只能靠战争手段解决,谁又会是那个先开第一枪的人?俄乌开战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开战对谁有利
要拨开乌克兰问题的迷雾其实并不困难,我们只要客观分析一旦乌克兰爆发军事冲突,对谁最有利就可初见端倪。
俄目前正在遭受冷战时期及苏联解体后,可谓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来自美西方的战略压力,乌克兰不同于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加入北约,它一旦“加盟入约”,俄罗斯的欧洲地区甚至首都莫斯科将直接暴露在北约的军事打击范围之内。卧榻之畔岂容他人安睡?对俄而言,乌克兰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他国内政和双边关系问题,而是现实的国家安全问题,而这一问题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东扩、挤压俄战略甚至生存空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
俄总统普京在去年12月23日的大型年度记者会上强调,“我们的行动不取决于和西方的谈判进程,而取决于西方对俄无条件提供安全保障。”普京指出,北约经历了五轮扩张,欺骗了俄罗斯。可惜的是,俄方需要的安全保障,恰恰是美西方不愿给的。本月11日前后,俄与美国、北约及欧安组织围绕“安全保障”方案谈判的失败不仅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也将乌克兰问题置于冲突的临界点,各方开始了在俄乌边界或者干脆说在俄美(欧)地缘分界线上不断“爆兵”。
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干预,乌克兰问题不会演变成今天的样子。我们暂且将俄罗斯搁置一边,看看美欧及乌克兰的立场。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已经为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进行了充足准备,并启动舆论机器,抢占话语权。美国媒体宣称,俄罗斯会像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那样占领乌克兰,甚至将俄军“侵略”乌克兰的日期定在了今年2月20日。
美西方在军事层面的准备更加充足。本月24日到2月4日,美西方将举行由“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打击群领衔的代号为“海王星打击-2022”的军事演习,而此次演习并不在美国年度例行演习之列,其目标直指当前的乌克兰问题。其实,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据美国国防部官方数据,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美国已累计向乌克兰提供价值超过25亿美元援助。仅2021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援助约4.5亿美元。美国政府去年12月批准了向乌克兰提供2亿美元的额外防御性安全援助计划。俄媒披露,截至23日,美方已经在该计划框架内向乌方运抵了两批、合计170吨军事武器;美国媒体报道称,这些武器包括轻武器、弹药、保密电台、医疗设备、零部件等。不仅如此,美方已经允许波罗的海三国向乌克兰提供以北约名义部署在该地的美制武器。此外,包括英国、德国、加拿大在内美国盟友也纷纷跟随美国脚步,对乌克兰进行各种形式的军援。
正是有了美国支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更加底气十足。本月19日,泽连斯基在对全国的电视讲话中一方面呼吁民众不要轻信“俄罗斯准备进攻乌克兰”的虚假报道,另一方面表示“乌克兰不想要战争,但已经为此作好了准备”。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报道多是“俄罗斯陈兵乌克兰边境”、“俄白联合军演”、“俄或通过白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等,但却往往忽视了乌方已将全国一半以上的军事力量部署在乌俄边境并早已对乌东地区虎视眈眈。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4日表示,乌克兰政府正把大批军队和装备集中在与自行宣布独立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接壤的边境上。事实上,这种集结的本质是为进攻行动作准备。佩斯科夫强调,“目前,乌克兰在乌东地区挑起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基于以上情况,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在俄乌边境地区己方一侧的防御性调动不仅合理且合法。包括普京在内的俄各级官员均不止一次表示,“俄罗斯不会进攻乌克兰”,但这些却被美西方充耳不闻。俄乌双方既然都表示“俄罗斯准备进攻乌克兰”是虚假消息,那么现在国际媒体炒作俄乌开战的依据是什么?
对俄乌开战可能性的判断
如果我们回看2008年4月的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就会明白俄罗斯面对乌克兰问题退无可退的原因。对俄而言,爆发军事冲突完全不符合俄方当前利益,俄综合国力不足以支撑与北约的长久之战,但如果乌方首先挑起战火或者宣布加入北约,俄方也只能被动应对,如果任由乌克兰加入北约,将进一步助长北约东扩的野心,俄罗斯的安全也将无法保障,普京2024年前政治改革中需要的“稳定外部环境”的要求和思路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简单的判断。
一是美西方成为乌东对峙局面的始作俑者。普京早在去年10月21日就曾明确指出,美国等北约成员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对俄方构成“真正威胁”。
二是无论是北约还是欧安组织,包括乌克兰,基本追随美国的立场。
三是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丧失主动权,“被动”卷入冲突的风险显著上升。俄国家安全会议副主席、前总理梅德韦杰夫去年10月10日在《为什么与乌克兰现任领导层接触毫无意义》一文中指出,“在西方力量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中,乌克兰本身没有任何的战略价值,没有哪个傻瓜愿意为乌克兰而战”。
但现在的问题是,谁又会真的认为美国或者北约是为乌克兰而战呢?前者的目标是俄罗斯,而乌克兰最终不沦为焦土就已属万幸。
俄美博弈的逻辑
如果将乌克兰问题纳入俄美战略博弈的大局中,就更好理解了,尤其是对局势的进一步发展态势。
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俄方希望美方给出“乌克兰永远不加入北约”的承诺,目标是北约停止东扩,美国不在乌克兰部署威胁俄罗斯的武器,而美方对此不仅明确拒绝,还把1月的谈判看作是去年6月“普拜会”后达成的俄美战略磋商机制下的第三次会谈。双方立场分歧严重,谈判出发点也不同,结果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在俄美围绕“安全保障”问题的谈判无果而终后,美方甚至再次祭出新的对俄制裁草案,其中包括针对俄罗斯总统普京个人的制裁,主要内容包括对普京在内的高级官员、机构进行制裁;支持乌克兰及冻结“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就此回应称,美国拟对俄罗斯总统实施制裁将是“过分措施”,就性质而言,等同于断绝双边关系。
既然提到“北溪2号”项目,我们就简单说几句。德国总理朔尔茨本月18日表示,如果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德国准备讨论停止“北溪2号”管道工程。事实上,“北溪2号”虽已完工,但至今仍未投入商业运营,因为运营的前提是要获得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的批准。即使“北溪2号”天然气运营商资格获得认证,欧盟委员会也要对此进行审查,审查时间或长达4个月。从目前情况看,“北溪2号”项目最终还是沦为了乌克兰问题避不开政治筹码。“北溪2号”项目建成到通气(商业运营)是两个问题。前者可以看作是拜登政府当时对即将离任的默克尔的最后礼物;而后者才是美国的真正目的(通过制裁阻断其运营)。
普京去年7月12日曾发表了万字长文《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深入阐述了俄乌历史渊源和曾经的亲密关系,称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属于同一个民族,乌克兰为俄罗斯的斯拉夫兄弟。可惜的是,普京释放的“善意”没有得到乌方认可,乌外长库列巴甚至随后公开发文称“乌克兰是西方国家”,并呼吁西方尽快接纳乌“加盟入约”。而在本月10日结束的俄美关于“战略稳定”的会谈中,美方更是明确拒绝了俄方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的要求。而这一点,正是俄罗斯的底线。
但是还要看到,划出底线和对方确实已突破底线是两个问题,在对方尚未突破底线情况下,俄方并没有大动干戈的理由和动机。乌克兰作为主权独立国家,似应急于解决其领土主权的完整性问题,但以武力手段能否达成这一目标,则是乌克兰决策者需要权衡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俄乌开战不符合当事各方的利益,一场不但毫无益处反而可能使自己陷入灭顶之灾的战争会爆发吗?
(作者:刘军明,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推荐阅读
暴乱后的哈萨克斯坦:调整国内政策、稳定对外政策
俄媒:美国面临“政策与能力差距”的困境
权威解析 | 纳扎尔巴耶夫后的哈俄关系走向
俄罗斯是否将在古巴和委内瑞拉部署军事力量(上)
俄媒:俄美两国交锋进入关键时刻